淮南高鐵南站位于山南新區泰豐大街以南,百合路以東,水仙路以西。其中淮南南站站房面積15000㎡,規模為2臺6線,為帶架空層線平式站房,采取北部高架進站,南邊地面出站的組織方式。
方案一:
以站房為核心,設置南北廣場,以面向東部城區的北廣場為主。廣場兩側用地規劃設置公交車站和長途車站等交通設施。站房西側規劃有軌道交通1號線。
站房立面抽取楚文化的設計元素,用抽象的方式表達了楚樂器編鐘的輪廓,仿楚建筑的屋檐檐口。
站房室內外一體化設計,現代典雅。
方案二:
總圖設計中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,盡可能減小進出站旅客換乘距離,中部為景觀廣場,各類停車場分別設于站前廣場兩側。
站區以環形單向形成快速交通,由城市道路引入站區,人流車流各行其道,避免流線交叉。
站房展示了古典建筑美學新的一種詮釋,立面造型現代簡約。運用設計手法打造淮南新的城市樞紐地標建筑。
方案三:
站房北側設置中央步行集散廣場,公交車,出租車,社會車輛停車場以及長途客運站布置在站房和景觀廣場兩側,通過站前規劃道路與城市聯系。旅客可經下沉廣場到達長途客運站和公交樞紐站。
站房立面典雅簡潔,舒展出建筑的細膩,凸顯地域特色。以“楚漢風韻,盛世華章”設計主題,以凝練的手法將地域文脈的特色貫穿設計始終。在反映“能源之都,活力新城”特色的同時,融入了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漢代元素。并以現代大氣,精致優雅的建筑形式將兩者統一起來,將站房的地域之魂,文化之根,現代之美展現的淋漓盡致。多方位詮釋淮南傳統文化和現代發展的有機融合。
總圖規劃遵循人車分流、立體分層、公交優先、無縫換乘的原則,打造立體化交通樞紐。方案設置車行快速進出站匝道,聯通站區外部交通,緩解城市道路交通壓力,防止由主城區進入高鐵核心區的車輛匯集在泰豐路上,造成擁堵。